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3篇
  免费   57篇
各国政治   18篇
工人农民   46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319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249篇
政治理论   97篇
综合类   43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iscourse on terrorist violence has long facilitated an especially liberal form of securitisation. Originally evoked in reference to anarchists and communists, a rational consideration of terrorist violence, inaugurated by the concept, asks for deferred judgement about the nature of, or reasons behind, violence related to terror on the premise that state and international legal norms governing the legitimate use of violence fail to circumscribe the proper capacities of the state to regulate and explain terrorism. Where sovereign powers along with their military and civilian instruments of coercion are deemed unable to regulate violence effectively, analysts of terrorist violence and their readership are invited to consider and cultivate new sensibilities. Beginning in the 1980s, studies by psychologists found renewed urgency among a growing cadre of interdisciplinary terror experts who found religion, Islam especially, a key variable of analysis. I situate their contributions in a longer history of secular and racialising discourse about terrorist violence. Central to this history are practices of reading, translating, interpreting and archiving texts. Evidence for the argument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n algorithm that allegedly predicts the likelihood of terrorist strikes by counting words spoken by al-Qa?ida leaders and correlating their frequency with over 30 psychological categories.  相似文献   
2.
《Science & justice》2020,60(3):225-233
The technique of fire investigation is a forensic domain in which expertise and analogies play a central role. To learn how fire investigators use these analogies to support their work, we conducted an ethnographic study in a Swiss forensic police department. To propose a suitable knowledge-management strategy, we also evaluated the knowledge conservation and sharing within the department. Our results highlighted that actionable knowledge is registered mainly in the investigators’ memories of a few, very experienced, individuals. Without experience with fire-incident investigations, an agent generally requires help from a more experienced colleague, who will then use his memory to find a similar case, which can contribute to the solution of the ongoing one. The research also established that knowledge is exchanged orally during on-site investigations and that knowledge receivers are generally those who are present on the scene. Using these findings, we suggest building a case library to support the externalisation and sharing of knowledge.  相似文献   
3.
周翔  刘东亮 《法学研究》2020,(1):171-189
文章为谁而写,是法学研究需要解决的基础性命题。从近二十年约2.5万篇法学核心期刊文章的大数据机器学习分类结果看,我国的法学研究成果呈多重目标格局,其中近三成服务于执法机关(包括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同时也有为立法者、执政者建言献策的成果。经检验,目标受众类型的选择与论文的传播能力以及获得基金支持的机会之间有显著相关性。这一决定成果影响力大小的机制迟早会被个体习得并不断强化,成为研究者选择目标受众类型的重要因素。该机制良性运转的关键是处理好学者和实践受众的关系,保持学术研究必要的自主性,警惕学术研究在追逐发表、经济支持时被有关主体“认知俘获”。  相似文献   
4.
在刑法学、犯罪学等刑事法学理论体系中,研究犯罪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犯罪概念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实质的犯罪概念,另一种是规范的犯罪概念。在此基础上,文章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实质的犯罪概念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实质意义上的犯罪概念先于规范的犯罪概念,实质的犯罪概念的界定与统治阶级的犯罪观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即有什么样的犯罪观便有与其相应的实质的犯罪概念。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廖中洪 《现代法学》2003,25(3):130-137
文章采用比较的方法 ,通过对国外有关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立法规定的研究 ,从诉讼法理的角度 ,对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范围、方式 ;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以及可否对检察机关进行反诉、调解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6.
福柯的系谱学对权力/知识的分析对人-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与书写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教育学实践领域也受其冲击而发生了话语的转换。如果我们从系谱学的角度来反思教育学寻求学科化的历史进程,就会扩大对学科这一概念的理解:作为权力/知识实践方式的学科制度不仅是科学化的标志,也是控制现代生活的策略与技术。因此,对作为一门学科形式存在的教育学知识的寻求未必是适当的或必要的。目前,我们似乎更应该走进学校日常生活,由此迈向具体的教育实践。这或许是教育学走出迷茫之路的一条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间组织研究中的概念矛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关于社会组织研究在主体概念的使用上存在一些矛盾 ,导致学术界的现有研究面临诸多困境。解决概念使用和研究效用的矛盾 ,要在兼顾逻辑顺畅和边界清晰的前提下 ,慎用外来概念 ,对比研究时最好集中使用“非营利组织”概念 ,国内研究统一使用“民间组织”概念 ,把“官办”、“半官办”的社团组织及“公办民助”的事业单位概括为“准民间组织” ,以与纯粹的民间组织相区别。  相似文献   
8.
党日红 《河北法学》2007,25(6):95-99
从胡某案件人手,对国内外单独犯因果关系的学说进行了评述,并对共同犯罪因果关系的学说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肯定了毕克迈耶与牧野英一的共同犯罪因果关系学说的现代价值,以此为借鉴分析胡某案件中涉及的共同犯罪的因果关系问题,提出考察本案因果关系应遵循的整体性原则,即共犯行为间有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它们互为条件、互相配合、纵横交错,具有单个犯罪所不具有的特殊性;各共犯的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无论是直接的因果关系还是间接的因果关系,都是一种不容否认的客观存在;共犯的因果关系还具有双重性的特征,即大因果关系与小因果关系.由此得出胡某与张某、江某均应以故意伤害罪论处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构建师生互动的英语教学和谐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普通中学的不少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加之独生子女难以管理,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缺乏信心与毅力,这样的学生更需要老师付出真诚与耐心,尤其是英语课程教学,在亲和的互动中构建师生教学的和谐关系,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学习品质,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0.
崔文兴 《桂海论丛》2006,22(1):34-36
构建企业党员学习教育长效机制,是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可靠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有力举措,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整体与层次、外力与内力的关系,努力把学习教育活动的经验、以及最新理论成果和企业实际需要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